当一定强度的劳力或者劳心工作后,我们会觉得疲劳,甚至很疲劳。你想想,在武汉救治新冠肺炎的医务人员, 10多个小时无法停下工作休息,甚至为了节省防护服10个小时不吃、不喝、不拉,他们的疲劳是没有经受过的人无法理解的。
武汉市中心医院护士长唐莎在朋友圈发的:“哪有什么白衣天使,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,学着前辈的样子,治病救人、和死神抢人罢……”,“和死神抢人” 的工作我做过多年,真的是谈何容易啊!
不过,我们也要认识到,这些工作常常只是导致 “急性疲劳”。经过短暂的休息后,疲劳感就会消失。当然,当劳动强度加大,又无法按照原来的规律休息时,疲劳程度就会加重,甚至出现过度疲劳。大多数“过度疲劳”的人,一旦有机会休息并经过恰当的心理调整,疲劳也会慢慢消失,体力心力逐渐恢复。
但是,也有少数人会进入“慢性疲劳”,这时即使有时间休息,也无法消除疲劳感。我们将经过充分休息后仍不能解除的疲劳称之为慢性疲劳。
科学家在研究人脑如何工作时,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:慢性疲劳不是来自于单纯的劳力劳心工作,而是源于紧张、焦虑和心烦。事实上,强度很大、时间很长的劳动,只会导致一定程度的“过度疲劳”,休息后会自行恢复,并不会让你进入慢性疲劳。在疲劳的基础上,一个人进入慢性疲劳一定有压力紧张、情绪焦虑或者心理烦躁等三个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参与。
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,面对人的生理极限压力,正能量的精神力量和求生的意志能大大提高我们的体力、忍耐力和免疫力。因此,在危重症抢救室里,那些求生意志越强、心理素质越好的人,抢救治疗的成功率就越大。
现在惠州也有“一群孩子”,正在惠州或者去了武汉、湖北“和死神抢人” ,“这群孩子”有的是我的“小”同事,有的是我的学生,他们平时只是普普通通的人,但是一旦灾难降临中华大地,他们就冒着风险、义无反顾走向前线,中国有这一代 “孩子”,是多么值得骄傲!当然,他们一定会有心理压力,有心理应激。他们必须学会自我调适,自我化解。
在《健康惠州》的一篇推文说,去武汉方舱医院支援的“惠州孩子”罗桂琼,突然听到了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的哭泣声,原来这位阿姨十几年前住在某个医院的04床,做了一个大手术,从鬼门关走了回来,现在她得了这个怪病又住1004床,她一进来看到这个4字心里就极其不舒服,哭泣起来。罗桂琼安慰她说:“床号就是一个数字,如果您实在在意,那么我们就把它当成是个吉利的数字,是幸运的象征,所以4字就是2个yeah,它的寓意便是‘必胜’。”阿姨听完,笑了。我想这个小姑娘正是在演绎如何坚强,如何选择阳光的心态并坚强起来。
有了这种心态,他们就不会从“急性疲劳”进入“慢性疲劳”。
事实上,新冠肺炎疫情完全改变了我对80后、90后这群“孩子”的看法。
“一群孩子”让我再次见证坚强的意义。
我相信巴尔扎克说的话:“不幸,是天才晋升的阶梯,是信徒洗礼之水,却是弱者无底深渊。”我相信,面对压力,总有人与生命搏击,显现英雄本色,为自己的灵魂筑建宁静居所;也总有人选择沉沦,沦为卑微的自私自利者,如高价贩卖假口罩的人。
我坚信,我们的大部分人,无论是在危重症病房抢救新冠肺炎患者的医护人员,还是在冷风寒雨中执行任务的公安警察,或者是没日没夜在社区工作的基层员工,在大灾大难面前,一定会选择坚强、担当和大爱。
而我们,也确实必须学会,学会如何坚强起来。
|